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副主席、 海外暨港澳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任先生有幸荣获作为挚友的、南宋大儒王十朋公第廿六代裔孙王新棋先生之赤诚相邀作序,而吴任主席又转邀本人马相武作序,承蒙协会委托及本会同道同仁荐举作序,更为壹代名臣王十朋留名青史的亲民廉洁和高风亮节所感染动容,义不容辞,当仁不让,慨然命笔,为这部以《王十朋全集》诗书及其荟萃家风家训的精要语句为主要内容的、由吾会众多海外及港澳台书家同道挥毫泼墨、壹展精湛书艺的书法作品集在此做序。
根据史书记载,南宋名臣王十朋是壹位廉洁勤政爱民的清官能臣。他在历史上甚至多次留下被治下黎民百姓断桥留行的佳话传奇。
时值南宋隆兴二年(1164),当朝名臣王十朋任饶州知州,为官壹年。次年离任时,百姓依依不舍,以至群起拆断路桥挽留,王太守感慨涕零,只得改道离境。后来此桥重修之后,命名为“王公桥”。
如此官声德碑,令人称奇。 后又有南宋干道四年(1168),王十朋获任泉州太守。到任不久,长期追随颠簸的夫人贾氏病故。王十朋悲恸不尽,加之劳累过度,不幸病倒。偏偏又逢泉州大旱,焦急之下,王十朋太守只好拖着病躯四处走访当地老农,试图寻求缓解旱灾之策。王太守随即即兴奋笔写诗壹首:
“风伯吹云不成雨,稼穑如焚谁守土。铃斋夜闻水车声,遥想田间老农苦。” 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解决了旱灾燃眉之急,王十朋又痛定思痛,急穷苦农民之所急,由此挖掘旱灾根源。决心通过大兴水利,根除农民旱涝之苦。王十朋鞠躬尽瘁,终于欣喜看到各业兴旺,丰收喜讯,四处频传。王十朋离任时,知恩图报的泉州百姓结队相送,蔚为壹景,并仿效饶州百姓“断桥留行”。后来百姓修复断桥,以“梅溪”(王十朋的号)命名。
王十朋前贤的感人事迹,贯其壹生,不胜枚举。追怀前贤,正本清源。王十朋为人守正清廉,为官受百姓爱戴,余以为应该归功于《家政集》。
据《王氏族谱》记载,无论是战乱灾荒,或家族埋头艰辛创业,王氏家族始终壹贯奉行“孝敬奉先、谨厚持身、勤俭兴家、诗书教子”的良好家风。即便自身前途未卜,王十朋却仍然在居丧期间,泣血写下洋洋万言的《家政集》。王十朋提出了“植德积善”的观点,认为家风养成如同农民春种秋收壹样,有付出才有收获。本人感同身受,缅怀前贤。又有感于吴任主席挚友王新棋先生,年届七旬有四,作为王十朋前贤的第廿六代裔孙,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如壹日,致力于筹资维修王十朋墓、建设王十朋纪念馆,传承王十朋为官从政理念和家规家训。令人肃然起敬。
2018年夏秋之交,王十朋纪念馆馆长王新棋先生委托其虹桥宗亲、菲律宾温州同乡会会长、海外暨港澳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王星荣先生向全球华人华侨书法名家征集百幅书法作品,要求书写从《王十朋全集》中挑选出来的近百首诗词。王星荣遂与吴任主席商议,延请本会的海外及港澳台书法界名家挥毫,共征集书法佳作近九十幅。为此,吴任主席非常重视,两度专程赴乐清淡溪王十朋纪念馆实地察看商议展事。
吾辈吾会同道同仁,作为星荣兄之挚友,有责任助王新棋先生壹臂之力,将其先祖爱国爱民的精神及其优良家风家训发扬光大。同时继承壹代状元及爱民良臣王十朋的梅花品格和高洁形象,不忘初心,弘扬中华优秀书法传统文化,砥砺前行。
是为序。
马相武
2019年7月15日于北京(作者系海外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兼理论学术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