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重要岗位干部人选,5名市党代表和3家媒体记者首次参加了旁听监督。
这是一次具有破冰意义的市委常委会。
破冰的首要之义,在于让党代表走进市委常委会,见证提任干部的过程,彰显了市委对扩大党内民主的高度重视。乐清从前几年追求公平的党内人事任免票决制,到如今又添一道追求公开的党代表旁听“监督哨”,党务公正、扩大党内民主正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向党员走近。
邀请媒体参与市委常委会提任干部差额票决报道,让媒体告诉公众这个过程,公众在这方面的知情权得到了满足,这是破冰行动的第二重意义。长期以来,党内干部提任,对于民众来说,总是盖着一道神秘的面纱。现在,市委以干部提任悬念“零时差”解密者的身份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中和版面上,成了公众眼中扩大党内民主的“先锋队”。党内民主在向党员走近的同时,也正在向公众走近。
将干部提任透明化,这是党委自信力的一次展示,也是破冰行动的第三重意义。让自己在聚光灯下接受党内外更多的监督,显示出乐清市委正在打造公开透明的常委会群体形象。
当下,公开、透明成了乐清的政治风景。从6月份的市委组织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到对竞争选拔乡镇工青妇干部面试实行网络直播,到近日市政协的政情交流会,再到这次市委提任干部差额票决邀请党代表、媒体参与,以及市人大几年来推进的“人民听证”,以公开求公正,以公开促民主,成了乐清政治文明的一股主流。“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政治生态的清明,能催生社会生态的春天,并将更加焕发经济生态的青春。
当然,把握政治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次提任干部全程公开化有着破冰意义,但更重要的是破冰以后的正常化运作。
一次公开、透明的干部提任,也许只是扩大党内民主的一小步,但如果放宽历史的视界,我们就能看到这一小步后面的民主建设所带来的叠加效应。(来源: 中国乐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