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乐清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通过政策研判向11个部门推送4136项救助政策享受缺项。政策匹配的困难户‘零次跑’就可享受更多政策。”昨日,在全省首家县级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乐清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内,该处负责人江城向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分享了我市社会救助政策研判端利用大数据的一项“黑科技”。
“以往,由于困难户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困难户未申报,难以享受到符合条件的各项救助政策。如今有了‘智慧救助系统’,不用困难户主动申报,我们也能迅速找到他们,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江城说着点开了乐清市智慧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在7月2日申报入库的雁荡镇低保户阮某的相关信息中,显示除已享受的低保政策,还可享受市残联、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低收入农户补充保险、残疾人公交IC卡免费乘车等救助政策。
乐清市智慧救助系统在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政策研判功能模块延伸功能,只要10秒钟就可以从救助中心后台汇集的民政、教育、人社、医保、卫健、住建等16个部门共67项救助政策中,找到困难群众可享受的政策,自动精准匹配。将“群众找政府”变为“政策找群众”。
今年5月23日,江城在初核芙蓉镇低保户林某提交的教育救助申请时发现,他的家庭情况非常困难,两个孩子未成年,全家却仅他一人纳入低保。工作人员马上通过“智慧救助系统”把数据派送到芙蓉镇,经入户调查发现,林某因车祸瘫痪,2016年按政策以单独施保的形式纳入低保,但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并未纳入。进入研判功能模块,可以清晰看见相关记录。目前,民政局已将两个孩子新纳入低保。按照政策,这个家庭因为政策研判补缺,每年至少可节省开支5000元,增加现金补助4400元,就医报销比例大大提升(本报6月18日曾报道)。
在“智慧救助系统”平台上,还有三色预警系统,这是乐清纪委在平台上专门开设的监督端口,以红黄绿三色亮灯方式,实时提醒救助信息办理情况,抽查部分推送至部门数据,对帮扶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实行“全流程”监督。其中黄灯表示超过18小时未接收、红灯表示超过24小时未接收。一旦有亮灯情况出现,乐清纪委党风政风督查室相关工作人员将会介入。
截至7月6日,乐清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已对2118户、3521人进行了政策研判,梳理出政策享受缺项并向11个相关部门推送共计11690项救助事项。所有部门均在24小时(工作日)内进行了接收,并迅速进入审批办理流程。
“智慧救助系统”除了在政策研判方面的强大外,群众申请也非常便捷,困难群众只需用手机扫码关注“乐清大救助”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上的“微救助”后,继续选择“我要救助”,便可开始“申报”。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及户籍地址等信息后,申报信息就可以进入救助中心操作后台,中心将在20秒内初核情况,符合条件的将被分派至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开启入户调查,同步进入省大救助信息系统进行精细化核对,之后根据核对和入户调查结果在省大救助信息系统进行审批办理。
此外,乐清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还在开发“主动预警”功能。在“智慧救助系统”的操作后台上,可以清楚看到有三条数据来源有别于其他的“用户申请”显示为“医疗预警”。点开详细数据察看便可发现每条信息都为该对象在就医时花费5万元以上。“第一条是享受低保的,所以无需初核;另外两条我们经过研判后,派件给相关乡镇了。”江城介绍,这项功能的投用,打通了住院和特病的医疗数据,将符合“主动预警”条件的群众,直接推送进“智慧救助系统”后台,初核后,符合相关条件的,他们将直接派件给属地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