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乐清
走两小时山路 决不落下一户 我市坚决打赢全市农村“喝好水”攻坚战
发表时间:2020-7-20 9:58:37    浏览量:718次    作者:    来源:

“水池都已经弄好了吗?水管接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村民们都盼着通水呢。”7月17日14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龙西乡村镇办工作人员叶义来到山岙头农村饮用水(单村)达标提标工程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吴林辉嘱咐道。

农村饮水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其中有不少门道。吴林辉指着水管介绍,入户管线铺设效率取决于地质条件,挖一个坑接一个管,山岙头这一段施工难度较大,海拔高、地势险峻,很多路段沿着峭壁开挖沟槽。“项目初期,山坡陡峭,机器上不去,施工材料全部用骡子驮、人工扛,光将材料运上山就花了近半年时间。好在乡里、市里都给予大力支持,碰到困难,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看到工作人员这么积极帮助克服困难,我们更有干劲了。”吴林辉说,运输难、基础开挖难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为啃下这些“硬骨头”,市改水办主任陈永谦、龙西乡村镇办工作人员等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提供有力技术服务和支撑,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山岙头农村饮用水(单村)达标提标工程已提前进入了验收阶段。

攻坚克难,带来了实打实的成效。跟随着叶义的步伐,记者来到了龙西乡龙溪村北垟社。“这水就是好啊,你们看,透亮无杂质。”拧开几个月前新装上的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村民宋老伯脸上笑开了花。

龙溪村北垟社原建有60吨的水池一座,直接引山水经过简单过滤后通过水池入户饮用,经常出现供水不足,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还存在管网设施老化、未配备净化消毒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水质不达标(偏酸性)等诸多问题。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于2019年4月启动了该村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

“以前是不喝不行、喝了生病,自从用上了自来水,村民的心彻底放下了。”龙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宋立华记得,整改前几乎每年夏天北垟社里都出现断水,村民之间矛盾激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今整改后,水质合格率从以前的35%提升到现在的95%,还增加了2倍蓄水量、1个取水点,“今年还规范了村民水费标准,大家不再浪费用水,全村再没缺过水。”宋立华说。

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要建得成,更要管得好。走进市供水集团单村供水分公司,有着各水站监测数据的LED屏映入眼帘。今年,我市围绕水质这个关键问题,打造农村饮用水智慧平台,实现远程控制,视频及水质数据、设备运行状态都纳入监控。

在LED屏中可以看见,已安装监控的水站周边环境整洁,显眼处都设置了水源地保护标识,有些还设置了围栏、进行了美化。各地根据水源水质情况决定水处理和井房等设备设施形式,保护水源周边环境不受污染,加强出厂水、末梢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今年为推进全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的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将此项重点工程纳入到市“六重”清单内,组织专班推进项目建设,要求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切实履职,同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抢抓工期解决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落细落实建后管护问题,确保每季度一次水质送检,每月一次输配管线巡视,每月一次水源保护区巡查,每周一次水站巡查和水质自检,坚决打赢全市农村“喝好水”攻坚战。

从时常没水到随时用水,从吃浑水到吃上好水,越来越多的山老区村民因用水无虞而绽放笑容。谈起农村饮用水安全,从事这项工作已整整22年的陈永谦说,目前饮水安全工作的难点主要是气候与地理环境问题,特别是一些山老区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像山岙头、菖蒲塘等地,日常居住的村民就十来户人,我们做到决不落下一户。对于施工中发现的问题立刻解决,决不让饮水安全从‘民心工程’变成‘失心’工程。”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