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我还没搞清楚怎么申请低保,政府竟然主动给我们送政策送钱,给了我们家生活下去的希望。”昨日,柳市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张时雪来到困难户张某家复查时,张某紧握着他的手,哽咽着说。 今年,张某生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他的药费、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没了着落。7月份,乐清社会大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后,马上根据困难群众大病救助、教育救助、低收入农户保险等一系列专项救助政策,为张某一家办理了救助手续。 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工作。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乐清于5月份正式组建并启用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中心后台汇聚了民政、教育、人社、医保、住建等16个部门共67项救助政策,以大数据为依托,打通相关部门信息孤岛,推出“一网打尽”社会救助政策,第一时间研判快速审核、审批救助事项。创建的乐清智慧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由传统碎片化向资源整合化、服务系统化、智慧现代化新模式的转变,同时利用“乐清大救助”微信公众号端口,解决困难群众上门申请的不便。自今年6月份以来,通过大数据智能研判功能,已向11个救助部门推送救助事项31580项。 “有了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及时,帮扶更精准。以困难群众就业推荐为例,原先知晓率低,受理人次较少。今年很多有需求的困难群众直接通过微信端口申请帮扶。”市人社局就业管理处主任陈半雨介绍,5月份以来,市人社局共推荐就业54人次,“现在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平台,看看有没有流转过来的救助申请。” “群众的事大于天。干救助工作,就像手拿绣花针织网,针脚一定要细、密、实,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策’。”大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江城介绍,中心最大的亮点是变“政府被动受理”为“系统主动发现”,比如全市年度医疗自负费用达到4.7万元以上的家庭信息会自动转入救助模块,通过对照核查,确保困难对象“应保尽保”。 “张某就是通过主动预警核查出来的,后台显示其今年自费医疗费用高达68万元。”江城说着点开了乐清市智慧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乡镇工作人员把入户信息上传后,我们只用20秒就筛查出这户人家除了可享受大病救助外,还能享受全家IC卡交通出行免费、孩子教育救助等政策,从发现到办理完结,只需13天。有了这项高科技,困难户即使没主动申报,我们也能迅速找到他们,并予以政策匹配。” 建立7个月以来,大救助服务中心通过平台已经主动发现629户家庭信息,通过走访核查,发现了45户因病支出而陷入困境的家庭。 救急如救火。记者看到,在救助平台后台还特设了亮灯预警。乐清纪委在平台上专门开设的监督端口,以红黄绿三色亮灯方式,对落实情况实行“全流程”时效性监督。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大救助服务中心进一步把服务做实、做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市6742户低保、1475户低边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建立一户一档,梳理分析出贫困类型和致困原因,进而明确需求类型。并通过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入户复查,在大救助项目之外,征求困难群众“一床棉被”“一台洗衣机”等个性化需求,罗列“幸福清单”,完成“微心愿”。 “接下去,我们将持续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扩大主动预警服务范围,搭建社会组织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江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