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春,正值腊梅娇艳初开,暗香浮动之时,这一天,筹备已久的新款公共自行车系统悄然出现在市区街头,进入系统调试和试用阶段。根据计划,我市首批3500辆公共自行车开启试运行。
全新自行车、无桩的站点……公共自行车在市区街头一亮相,便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身披明蓝色外衣的公共自行车,承载着“绿色、低碳、文明出行”的美好意义,迎着暖阳,记者开启一场“绿色骑行”体验之旅。从乐清宪法文化公园出发,一路沿绿骑行,晨沐广场景致宜人,丹霞路绿带绿草如茵,悬浦河两岸绿带绿色缭绕……沿途风景优美,体验胜似一次惬意的郊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公共自行车投放工作,自去年12月1日全市“大民生”建设动员会上明确春节前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以上的目标以来,市运输集团紧盯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该项目提速提效,终于在昨日顺利启动首批3500辆公共自行车试运行,比原计划提前7天,打通了市民出行的“开始100米”和最后“100米”。
“升级改造后的自行车电子智能锁告别了原有单一刷自行车卡的缺点,乐清公交卡、市民卡、微信扫码、旧自行车卡等方式均可租借。”市运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自行车在第一个小时内属于免费使用,超时每小时收1元,24小时封顶5元,超过24小时按每日累加封顶5元计算。在“乐清公共自行车”小程序里,市民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借、还车辆信息,以及附近站点和车辆剩余情况。
以12-16公里的时速,记者前往市区各方向最远的站点进行骑行测试,结果均未超过一个小时。如果市民在使用过程当中需要停车办事,可以通过附近站点就近进行还车再取车,这样操作后,用车时间将重新开始计算。如此看来,当一期公共自行车全面投入使用后,市民通过骑行可实现市区“一小时免费交通圈”。
据介绍,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统筹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公共自行车站点遵循成网成系原则。“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设置,强调城市主要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与各生活空间的有机衔接。”市运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选址工作上,市运输集团工作人员进行反复论证,依托“公交云”进行合理规划,并推行进公交站点、进小区、进菜场等“十进”布点方式,从原先的布局91个站点扩充至300个站点,春节后还将扩至400个,覆盖范围还将拓展至盐盆街道、经济开发区,车辆也增至5500辆。
除“颜值”上的变化外,公共自行车的站点也实现了升级。在现场,记者观察到,和老的有桩站点相比,新的无桩站点取消了锁止器,安装了导车架。结束骑车后,将车还至P点停车架,停车架感应器蓝灯亮起后,按一下车锁上的“还车”按钮,市民也就完成了租借流程。安装停车导车架,引导了市民将车辆有序停放。
以往,如果遇到车位已满,市民就无法还车。为此,在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新款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升级,打造全新的“电子围栏式无桩驿站”,在桩位满格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地钉识别停放模式。
为了让公共自行车管理更加智能化,市运输集团还设计了“互联网+”的管理模式。
在公共自行车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实时监控系统,屏幕上有粉色、深绿色、蓝色、红色等色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的颜色代表着站点的不同状态,粉色代表故障,深绿色代表停用,蓝色代表车辆正常,红色代表车辆堆积预警。
“值班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对站点的自行车进行及时调度、维修。在日常管理中,运营中心还安排维护维修人员分区域对各站点的公共自行车进行巡检,方便市民使用。运行一段时候后,我们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对借车次数相对较多的站点增加车辆或加密布点。”市运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公共自行车实行“限时免费,超时收费,最高封顶”:
●1小时内租金免费
●1小时以上按每小时1元计费
●24小时封顶5元
●超过24小时按每日累加封顶5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