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乐清
乐清老兵,共和国的铁路功臣——记乐清籍铁路专家陈余轩
发表时间:2021/4/20 16:50:17    浏览量:653次    作者:    来源:

北京玉泉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干休所。明媚的阳光洒在大院里,陈余轩老人健步走进活动室,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乐清日报》读起来。他每天都要在大院里走上十几圈。

老人今年整100岁了。“瓯江北口大桥建造难度很大,我为建设者感到骄傲啊!”这位铁道兵见证人,用一口纯正的翁垟乡音说。去年10月23日,他出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第七排就坐,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1922年,陈余轩老人出生在翁垟一个贫民家庭,学习十分刻苦,考上了北洋大学工学院(现天津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执教。1949年3月,陈余轩凭一腔热情参加了解放军四野铁道纵队,在工程部参加桥梁抢修设计,解放大军仗打到哪里,他们的铁路就修到哪里。

1951年7月,陈余轩入朝抢修铁路。美国空军从8月发动“绞杀战”,以80%的飞机,不分昼夜对志愿军交通线每天进行3—7次轰炸。新义州——仁川——西浦三角地区是朝鲜北部铁路运输的咽喉,成为美机轰炸焦点。

“当时朝鲜境内重要江桥的正桥、便桥被拦腰切断,火车站一片废墟,咽喉地区线路上弹坑连着弹坑,前线的弹药补给成了大难题。”陈余轩当时在志愿军铁路抢修指挥所任秘书、科长,协助领导和机关部门分析斗争情况,提出简化指挥程序建议,改进铁路抢修办法,如采用栈桥跨越路基弹坑,重点桥梁备有第二便桥等,“我们常采用活动桥梁,白天拆除几孔桥梁,晚上天黑了用军用梁接上螺丝,火车就可以正常通过,次日凌晨再拆开,敌机一看它是断开的,就不炸了。”由于抢修极为紧张,陈余轩夜里将电话机放在床头,一有情况就翻身起床。

“整个战争期间敌人共破坏铁路桥梁1606座(次),线路1556处(次),车站3747处(次),隧道89座(次)。”近70年过去了,陈余轩对当时的数字仍记得一清二楚,“由于中朝抢修部队英勇战斗,防空、运输部队的密切配合,我们在敌机的轰炸下始终保持了铁路畅通,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陈余轩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一枚。

朝鲜停战后,陈余轩随部队参加国内铁路建设。在内地三线建设中,他出任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尤其是成昆铁路长1100公里,地势险峻,地形复杂,工程十分艰巨。陈余轩和广大科技人员采用了各种新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的水平。后来该线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75年,他参加工作组到青藏铁路检查,正好遇上海拔3680米的关角隧道严重塌方,127名指战员被堵在山洞里,生命危在旦夕。他与其他专家商量后,采用钢管打穿塌体通风,并清理塌方,经过14小时的紧张抢救,遇险者脱险。离休后他还时时关心家乡的铁路建设,对沿海软土基础建造铁路遇到的难题提供技术咨询。

1982年,铁道兵奉命并入铁道部,已为铁道兵高级干部的陈余轩负责安置师以上领导干部的善后工作和军产处置等工作。1985年他以军职待遇进入总政治部干休所,负责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铁道兵分卷》,见证了铁道兵部队的诞生和退出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全过程。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