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期间,中非双方企业家就农业、水利、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进行洽谈。近年来,中国在49个非洲国家开展了720个援助项目,并且在26个非洲国家承担了58个优惠贷款项目,中国也向这些非洲国家派去了大量人员,他们是中非友谊最直接的桥梁。为此,《新闻晚报》采访了在非洲不同国家的中国人,请他们谈一谈对这次中非合作论坛的感受,以及他们在非洲的生活和经历。
肯尼亚 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
采访对象:韩军 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 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
韩军目前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主要从事旅游业。他告诉记者,非洲国家都很重视这次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当地的媒体也作了很多宣传,相信对华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长远来看会带来很多实惠。
12年前,韩军刚来到内罗毕的时候,当地只有两三百个中国人,而现在当地的中国人已经多达几千人,当地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现在在肯尼亚有200多家中国企业,大部分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当地人。
韩军说,当地人喜欢到外国公司工作,因为待遇高,而相比其他外国公司,中国人对工人比较宽容,所以也比较受当地人欢迎。
多哥 4年就开了集团公司
采访对象:袁力 私营业主
袁力大学一毕业就去了西非多哥,4年后他已经是一家国际贸易集团的董事长。
袁力说,中非论坛的开设,给了非洲国家不少实惠,就拿减免一些不发达非洲国家的进口关税来讲,他们公司往国内发木材和金属都享受了优惠关税待遇。对于本次论坛,当地的民众希望中国政府和非洲一些国家达成共识,增加中国公民去非洲国家旅游的目的国。
对于中非之间经贸合作的加深,袁力自己也深有体会。2002年刚到非洲的时候,租的房子什么家具都没有,就买了个垫子放在地上睡觉。半年后他所在的公司撤走了,袁力自己留了下来。开始创业没有资金,后来慢慢地积累了一点资金,就开始从国内组织货源,做纺织品贸易。后来又买下了一家服装厂,替多哥军方生产军服,他们军服的布料都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再后来又陆续开了这里华人第一家报关行,第一家汽车销售行(主要销售中国制造的车),第一家华人旅游公司。随着中非合作的加深,袁力的生意越做越大。
摩洛哥 老百姓对中国企业乐观
采访对象:叶凯 中资公司员工
叶凯2001年到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一家中资公司负责业务。
谈起中非合作论坛,叶凯说,这几年来中非贸易和关系的大踏步发展,无一不是得益于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
叶凯说,最近几年,摩洛哥人对中国企业的存在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普通老百姓持乐观态度,价廉的中国商品的确降低了日常生活的成本。但当地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也因此担心中国企业的存在以及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会在市场上产生激烈竞争。
所以有人提出,在中国商品进入的同时,希望能伴有中国投资的进入。 (摘自《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