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怀瑾握玉一奇人——记国学大师南怀瑾
发表时间:2006/12/26 9:14:21    浏览量:3547次    作者:    来源:

     

   台湾学界称他为“国学大师”,大陆新闻界称他为金温铁路在催生者,他每每自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他,就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一代宗师”——乐清籍学者南怀瑾教授。

别裁《论语》的高人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生于乐清翁镇地团村的一个书香人家。抑或得名山雁荡之地灵,他自幼聪慧过人,志向远大,从他少时求得的一首古诗:“脱却麻衣换绿衣,恰似扬柳遇春时,飞腾要取蟾宫桂,许折东南第一枝。”就可看出他少年的气魄和抱负。他十二岁到十七岁这间,遍读诸子百家,并且兴趣广泛,对拳术剑道、书法医学、易经天文等亦喜涉猎。早年,他毕业于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后在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时期曾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1949年春赴台,后任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校。已出版《论语别载》、《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等30多部著作,现定居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入川任教于国民党中央军校,又入金陵大学研究院,研究社会福利学。1942年至于1944年间,他转入佛学的研究,在遍阅大藏经后,遁迹四川峨眉中峰绝顶的大平寺,用3年时间,把佛学的经、伦、律三藏十二部和数千卷经典及道藏读了个遍。1945年,他远走青海、西藏、考察了中国西南地区各大教派学术成果,继赴杭州浏览了省立图书馆所藏的全部文渊阁四库全书之后,去杭州三天竺归隐和灵山天池寺附近结茅清修。

   熟读经史,博览群书,使南怀瑾对中国古文化的理解独具心得。尽管初到台湾,生活处在极其艰难的境地,面对台湾政坛商界路上孜孜以求。20世纪5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禅海蠡测》、《禅与道概论》等专著,将杂乱纷纭的道家学术思想以及方士之术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司马迁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时序进入场20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上升,人心不古,风尚败落。19744月,饱经忧患的南怀瑾,借“恒庐”邀请其讲述古文化学术思想之机,有感而发,向台湾学术界推出了《论语》系列专题讲解。由于他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20篇《论语》为经,与《春秋》的史迹相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观今鉴古,将汉、唐、宋、清百家诸子对《论语》的种种歪曲和误解,——予以纠正。他还以“开山掘宝传后人”的姿态,在讲述深奥的《论语》时,融入现实精神,赋予新的思想,使这成为被当代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东西。

   由于他对《论语》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精辟论述,一时在台湾岛内引起一股《论语》热潮,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相继刊播南先生的讲述,令政商要人,贩夫走卒纷纷为之倾倒。他在学生的协助下,将系列论述以《论语别载》为名,还被译成英、法两种语言,在海外传播,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此后,他还相继出版了《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等20余部儒、释、道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可谓著作等身。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他在台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在加拿大出任多伦多大学东西书院院长,在美国成立东西学院等,并且先后创办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知见》、《人文世界》等杂志,并主持十方丛林书院工作,不遗余力地向世界观传扬东方古文化精神。由于学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且在台湾岛内影响至巨,1985年,台北一大刊物将南怀瑾列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十位人物之一。南怀瑾先生以自己学术上的成就,印证了释迦牟尼的至理名言:“心可以为地狱,亦可以为天堂。”

                                                  去国怀乡的离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南怀瑾,心中最难排遣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离散数十年的父母,在水一方的故土,杳无音讯的乡亲故里,都令他日思夜想。1981年除夕,他喜获家书,感慨万千中,赋诗抒怀:“封题欲折又徘徊,寂寞平安一字回。如此江山如此夜,怎教白头不归来。”

   自从与大陆亲人取得联系以后,他越来越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当他得知,温州老乡率先改革,以个体户来做工商业,很成功,推动了经济繁荣,成为全国注目的地方,真是兴奋不已,夜不能寐。1985年,旅居美国,在丙寅(1986年)中秋“美京近畿随感”中写道: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其心怀故国之情,俨如泣血的杜鹃一样。

   然而,南怀瑾先生对故乡的怀念,并不局限于个人和家庭,亦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笔头。他在力主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以天下的儿女为自己的儿女的同时,对“大孝于天下”古训的发扬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1989年,南先生得知家乡医药科技研究落后,毅然拿出奇制胜40万港元,在温州设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该会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有70余名有贡献的医科人才获得奖励,大大地活跃和推动了温州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19926月,鉴于温州贫困山儿童失学情况严重,他又捐资5万美元给“希望工程”。1989年,在他倡导下,他的学生尹衍出资4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光华教育基金会”,热情鼓励大陆的大学生、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品学兼优、服务祖国的有用之才。此外,北京、上海、哈尔滨、杭州、厦门等地高等院校,也有南先生的捐助。

   1987年秋天,客居美国的南怀瑾教授,为弟子们讲述“中国未来的前途”。恰在此时,温州市一副市长访美,邀他回温投资,兴办胶鞋业等实业,但凭他睿智的见地各敏锐的眼光,他对家乡来客坦诚相告:“如果我有钱向大陆投资,将优先发展电力、钢铁和铁路。同时,他对许多外商纯粹以赚钱为目地投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还不同凡响地提出了投资大陆的四项理念:“一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二是社会主义的福利,三是资本主义的经营,四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若无深切爱乡之情、赤诚报国之心、博古通今之才、中西融汇之学,谁能有如此高旷的确良胸襟呢?

                                                催生铁路的“商人”

1988年初春,南怀谨教授离开华盛顿,移居香港。这一年,在温州市政府的极力倡导下,市府领导人先后多次赴港,恳请南先生筹资修建金温铁路,为故乡人民谋福利。故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使南先生为之动容。他知道,交通的落后和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故乡温州经济发展。尽管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已提出将福州、温州、杭州等地的铁路联线的构想,但终因资金缺乏,故乡人民近百年的铁路梦,终未成真。眼下,报国有门,实令他喜出望外,然而,鉴于大陆、台湾两地体制不同,以及兴建铁路所需资金庞大,他不敢冒然答应。

在这期间,南先生通过侄子王伟国的关系,作为试探性的小额投资,在上海办了一家化工厂。接着,又与鞍山钢铁公司、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上海联合贸易中心,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市仓储公司等多家大陆公司合作,举办钢铁、生化、贸易等合资项目。成功的投资和合作经验,给南先生带来了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试验和夺金温铁路项目的审慎评估,南先生向大陆方面就兴建金温铁路的几个关键问题,直言指出:"假使我或我们公司,甚至另有其人要修金温铁路,如果不能达成几个突破性的关键做法,恐难办通."他所说的几个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外资方与大陆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一家铁路公司,该公司拥有独立经营的自主权,打破原有铁路必须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经营成规.南先生的远见卓识行到了浙江省领导层的赞赏.嗣后,外方和大陆双方签署的金温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和国务院有关方面的支持.

1992年11月18日,由南先生主持的香港联盈有限公司与浙江地方铁路公司合资经营的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在温州宣告成立,南怀瑾出任董事长.同年12月18日,总投入1.72亿美元(港、浙投资比例5.1:4.9)全长251.5公里的金温铁路动工兴建,金华到温州沿线地方父老的百年铁路梦,总算一圆成真了.

据一位亲近南怀瑾的人士透露,南怀瑾教授的理想不只是要帮助乡里搭桥、铺路、设立奖学金等,他最大的心愿是要建一条连接浙、闽、奥、桂的东南铁路网,金温铁路不过是一个开端而已。南怀瑾在给金温铁路公司开业的献言中表达了自己更为远大的理想目标:“在我个人的理想与希望来说,修理工一条地方干道的铁路,不过只是一件人生义当所为的事而已,我们真要做的事是,要为了孙后代修一条人生的道路。那是大家真人做的在事业。”借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来说:南先生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