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乐清人自改革开放以来艰辛创业的奋斗历程,我们既有“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形象描述,也有“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这“四千”精神的高度总结。
正是这一种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得包括海外乐清人在内的创业者能够立足于天下,奋斗于天下,发展于天下。
这支在时代洪流中勇往直前的建设大军中,我们的乐清籍香港同胞自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生力军。他们不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而且时刻不忘家乡。别说事业有成者,就当他们稍有余力,就想到为自己的父老乡亲们增光添彩,为自己的故土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就像香港温州同乡会副会长虹桥人陈松青说的:“乐清籍香港企业家的性格特点和行事作风,无一例外都带上了乐清的烙印,这种基因的稳定性很强,真是可以世代相传。”
男儿自强陈松青
确实,不管是陈松青本人,还是以制造家具起家的大亨张洪林、张祝林;弃医从商的销售巨头林良琪;再或者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得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原籍福溪的李志林博士。他们的成功或者成才经历,就是典型的乐清人创业历程,这段历程其实也是所有乐清籍香港同胞奋斗的缩影。
当年,年轻的陈松青在阿叔竺摩法师那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对联鼓励下,决心闯荡外面的世界,在别人的帮助下,于1982年清明节来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陈松青一边到工厂打工,一边坚持学习考取中医药方面专业文凭证书。学成后来到一家日本人开的药厂工作,老老实实从工人做起,不管是安装电灯插头,还是修理机器故障,甚至是解决技术难题。只用一年时间,陈松青就被苛刻的日本人聘为药厂经理。
后来自己开办龙华公司,也是不辞劳苦地工作。一次为了完成法国客户的订单,陈松青不顾因劳累过度晕倒摔伤脸庞带来的剧痛,坚持工作到天亮。第二天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颧骨已经碎裂。
如今,陈松青旗下的九新集团涉足电子、保健品、出版印刷包装等行业,其经营的舞台也从香港扩展到了深圳、上海等地,参与了国企改革。另外,他还参与创办了三九制药公司。
让红木家具走向世界
同为制造家具起家的张洪林、张祝林,他们白手起家的经历却是惊人地一致。在最初的家具厂里,他们都是既当工人又当师傅,对外还要当老板。日夜都在厂里干活,虽然回家只有几小时的路程,可常常一两个月才有空回家一趟。不懈的努力下,家具厂生意蒸蒸日上。
现在,事业有成的张洪林打造了一套沙发耗料800多立方米上等酸枝木,动用200多名技术工人历时6年才完工。这套名为“江山多娇”的家具不仅摘下了世界上“最大的成套红木沙发”的桂冠,还被深圳市政府列为非卖品。同样,作为“木痴”张祝林,他生产的仿古红木家具不仅行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更被业界人士称为“红木家具大王”。
用心闯市场的林良琪
而为了实现儒商的追求,弃医从商的林良琪更是将乐清人骨子里天生的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好几年的时间里,林良琪都是单枪匹马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开发市场。他在一次访谈中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旅途往往在十几个小时的孤独中度过。没有同事,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车轮的转动和窗外不断变换的遥不可及的风景,还有深深的长夜,仿佛没有黎明的曙光,只有永远摇曳的电视屏幕,不断地闪烁。”
真是寂寞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而林良琪也只有经过这番境地的历练,才当得起“销售巨头”。
农家飞出的金凤凰
同样,当福溪乡的一名乡村少年,尽管聪明绝顶,但家庭条件处于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不是在劈竹子做簸箕卖了挣钱糊口的同时坚持学习,我想,香港理工大学将会少了一名杰出的教授,中国也将会少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就像本文引用陈松青的表述一样,这些乐清籍香港同胞的的确确都打上了深深的乐清烙印,先是不辞劳苦地建功立业,然后是热情有加地报效家乡。如今,乐清的几家知名的港资企业都与他们的投资有关,而在他们的帮助带动下,直接受惠的乡亲更是以成百上千计。
[编辑:姚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