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暖阳映衬下,乐清市嘉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自动化供料系统马力全开,工人们在数台机器间巡走、检视;数字化制造系统实时采集着生产过程和关键设备数据,现场工位机实时报工,车间生产看板正滚动更新着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在这次复工复产中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帮助我们企业迅速恢复产能。”该公司董事长周如勇介绍,复工复产后,公司依然有多名湖北籍员工未能返岗,在返工率只有70%的情况下,企业的产能快速恢复到了95%以上,这得益于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模式。近几年,该公司在乐清市智能化技改政策激励下,先后投入5500多万元,加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工厂软件系统改造,实现智能工厂全面管控,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以当前技改政策,设备技改能享受到的补助力度非常大,基本上2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周如勇说,在当前乐清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技改政策激励下,他对持续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很有信心,接下来将继续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车间数字化、少人化,工厂智能化。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快马加鞭加速智能化改造,这样的故事在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也上演着。在天正电气盐盆生产基地,偌大的仪表事业部无尘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忙碌运转,只需两三名员工来回巡视,实时查看机器运转情况。
近年来,天正从“精益制造”向“精益智造”转型,加快自动化与信息化投入力度,同步推进数字化。随着持续技改投入与精益管理的深入,该公司近三年一线员工劳动效率年均提升20%以上,单位相同产品的工时成本不到中小企业的1/2。天正集团副总裁施雷杰介绍,在员工还未完全返岗的情况下,目前该公司的产能恢复已达100%。接下来,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改步伐仍是企业的主要任务。前不久,天正电气年产1亿套新型智能断路器数字工厂项目开工。该公司将从基建配套开始高起点规划与建设智能园区,从立体仓库、智能物流,自动分拣与配送,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全方位信息系统等方面,打造一个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智能化技术改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度政策叠加撬动下,去年我市正式立项技改项目242个,全年共兑现技改补助金额1.53亿元,各银行对165个技改项目放贷35亿元。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激发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积极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技改新十条”),通过进一步降低补助门槛、提高补助比例,全面加大对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前不久,在乐清市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作推进会上,今年首批企业智能化技改补助资金兑现发放,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获益企业之一。近年来,美硕电气先后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智能化技改,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设施及智能控制软件系统,建造智能制造工厂,通过机器换人、普工转技工、管理岗位合并等举措,提升人均产值。此次,该公司获得500多万元的智能化技改补助资金。“我们将把这笔资金用于生产设备改进,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峰说。
在当天的大会上,浙江力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银行进行技改贷签约。“如今,智能化改造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头等大事。”该公司负责人王华军说,三年前企业就开始投入智能化技改工作,此后每年都拿出收益的3%用于这项工作,这次的疫情让他和更多同行意识到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以及银行的合作和支持,对我们加快技改起到很好的帮助。”王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