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叶松兰:让东方皮革融入法国时尚
发表时间:2008/7/3 9:23:31    浏览量:2045次    作者:    来源:

  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段艰辛的往事,叶松兰也不例外。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1972年,年仅17岁的北白象镇高中村姑娘叶松兰不怕路途遥远来到法国寻求自己的梦想。刚到法国,她帮助姐夫家打理皮革工场。年纪轻轻的她不分昼夜,劳累地工作着,还挤时间学习法语,不甘心庸庸碌碌过一生。好强是叶松兰最大的性格特点。自小,只要她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读书时,在班上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文革期间,别人在闹革命、在玩,而她却在认真读书、学艺;帮家里干粗活,也比男孩子干得快、干得好。

  在姐夫家的皮革工场里,她学会了制皮包的各道工序和技术,随后又辗转于其他工场打工,积累了丰富经验。1978年,新婚的叶松兰拿    出所有积蓄,在亲朋好友的帮衬下,成立了巴黎东方皮革工场,并以“松兰”的法文译名创建了品牌“SOLANO”。工场是一大套120平方米的公寓,白天是生产车间,晚上整理后就成了住房。叶松兰自嘲: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些人不能理解:一个女人,帮人家打工不是很好吗?干嘛要这么辛苦地自己出来闯?但叶松兰偏不服输,她说,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皮包是时尚性产品,这要求厂家有很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对市场流行的适应和前瞻性。为了适应欧洲皮革式样潮流,她平时十分注意观察社会上皮包的流行样式和色调。一年两次、引领皮革时尚潮流的米兰皮革展(MIPEL),不管事务多么繁忙她从不缺席,敏锐捕捉最新流行信息。样品制作出来后,她就逐个进行反复修改,然后才请批发商进行推销,如果客户不满意,就多多征求意见,回来后继续改进,从不轻易放弃。

  工场成立之初,工人只有四五个,设备更是简陋,只有一台平头车、一台高头车、一台割皮机。为赶货,工场凌晨两三点钟收工是家常便饭,甚至赶货到通宵。常常,她忙着忙着便在工作台上睡着了,可稍稍打个盹,抹把脸又继续干活。

  天道酬勤。由于产品式样适销对路,讲信誉,保质量,叶松兰的产品逐渐赢得客户信赖,工场产量不断提高,生意越做越红火。1988年,她又创办了巴黎时髦皮具公司,在巴黎市区老皮革批发街上设立了门市部,从事皮具批发业务,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帮助同胞批发皮包、皮革等产品,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喜人局面。

瞄准目标     再上台阶

  公司成立后,工场由丈夫管理,叶松兰重心转移到公司业务上。她一边学习经营之道,一边开始接触意大利、法国等周边国家的进出口业务,皮具公司的主产品也从皮包逐步发展到装饰包、箱包、皮带、裘皮、帽和手套等皮革系列。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对中国皮制品的兴趣逐渐浓厚,叶松兰对这一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并紧紧抓住了这一商机。通过市场调查,叶松兰在夯实自己在法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最终把自己事业发展的目标锁定在了自己的祖籍国。

  1995年,叶松兰随朋友到广州参加中国春季商品交易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内的商品交易会,盛大的展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她喜不自禁。她暗忖:祖国发展得真快啊!暗喜自己又走对了路。第一次广州之行,她进了一小批中国皮具,试投法国市场后,大受欢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从此,一年两次的香港展销会、广州交易会都少不了叶松兰的身影。为了抢得先机,换季时提前占领欧洲市场,她又参加了每年三月份在上海举行的华交会,把皮具产品的订单整整提早了近两个月。时间就是效益,这一次,叶松兰又走在了同行前面。

  如今,叶松兰已事业有成,她仍精力充沛地穿梭于于世界各地皮具展销会、订货会,捕捉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把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推销到法国及西欧各国。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叶松兰又在巴黎闹区新开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零售店和一个批发连锁店,公司年批发量不断增加,其中,销售中国的皮革制品占了60%。

  工作之余,叶松兰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侨团活动。最近被推选为法国华侨华人会副主席。正如希拉克总统称赞华人一样,叶松兰“通过辛勤劳动、坚忍不拔和互助团结的精神在法国社会找到了应有的位置”,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作者:阮珍丹)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上一条信息:王云川:苍生大医
下一条信息:张 目:温州文人纽约商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