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200多篇科研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尤其是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制,性激素对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等重点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外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培养有数十名国大陆学生获得硕士学位,目前颁布于国内及美国诸大学担任重要科研职务。他就是人体组织及细胞学家,祖籍乐成镇田垟村的王云川教授。
1929年,乐清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田间颗粒无收,全县难民潮涌般向外地地逃荒。王云川川神父一生耕田、晒盐,养育6男4女,在无力维生的情势下,决定送王云川的五叔父、六叔父去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当和尚,大伯去当兵;同时,把王云川当年只有18岁的父亲托人带往厦门学织布,次年转道香港九龙。1394年,其父亲漂洋过海,流浪到马来西亚,每天一条扁担握手中,在车站、码头,替人挑大一点东西赚钱。虽说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相比之下,这也比在家乡饿肚皮强多了,因此捎信回家要王云川的二伯父、三伯父都去南洋。最后二伯父带着王云川的母亲于1937年到达马来西亚。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家到吉隆坡谋生,先开始补皮鞋,后来自己开鞋店,逐渐扩建成信坊式工厂,最后创建了吉隆坡上海华通皮件厂。
1942年,王云川出生,1957年加入马来西亚国籍。1961年于吉隆坡中华中学毕业后,考入新加坡南洋生物学系。1966年8月,南大毕业后,由于当时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经济不景气,加之自己对人体组织及细胞学太感兴趣,王云川决心申请赴美国、加拿大的大学留学进修,并先后获得几所大学生录取,最后选择了奖学金丰厚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解剖学系。在加拿大,他一学5年,未曾返马度假,于1968年、1971年分别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1971年初夏,王云川首度返马,取道英国遍访欧洲诸国,在马度假期间,喜获香港大学之聘,于同年8月应聘香港大学生解剖学系讲师一职,教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及细胞生物学。1977年任高级讲师,1984年开始担任教授,1993年晋升香港大学解剖系主任至今,并于1991年至1997年间兼任港大医院副院长。在港大,他心无旁鹜,专注于教学、研究,谢绝了其它国家一些大学生的邀请。这除了港大向他提供优厚待遇外,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华人的社会,学生也都是中国人。就这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留任港大。目前港大部分医师及医学院内的较年青教授都是他的学生。
在港大任职期间,除每年应邀参加国际科研会议外,他197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1977年至1989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1980年赴澳大利亚费林德尔大学,1988年至198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等地进行为期数月至一年的教学研究,并同时应聘为这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王云川教授在任职港大期间对解剖学系贡献良多,除对解剖学及组织细胞内容的教授方法进行更新与改革外,最突出的是在他当系主任数年间,大大地改善了系内科研设施,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立,并扩大实验室空间及增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扩大研究生的培训,广招国内外研究生,使系内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峰时期多达40人。特别在1997年至1999年,每年研究生毕业总数高达30人,包括20位博士生,其中有一半是来自大陆的学生。
王云川教授多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前列腺的结构与机能以及前列腺之病变及癌之发病机制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动物模型利用雌雄两激素在雄鼠身上诱发前列腺癌,以便深入研究其发病之机制。在此动物模型下,他所研究的工作显示,性激素主要是通过受体影响前列腺癌之关键激素,实验成果曾发表在英国伯明翰《医学研究》杂志、美国芝加《生物细胞》杂志及澳大利亚林德尔《解剖学研究》杂志。这项成果对人 作出了卓越贡献,轰动了国际社会。
在深入研究性激素诱发前列腺癌的过程中,有一次,他发现部分雄鼠除患了前列腺癌外,也同时患了乳腺癌,随后在雌鼠身上经深入研究后,首次以实验证明雄激素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这项成果曾发表在美国纽约《癌病研究》杂志上,深受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他带的一位来自大陆的博士生,其研究成果于1998年获得美国癌病研究会颁发的“青年研究者”奖,博士论文在港大被评为最佳博士论文,获得金牌奖。
王云川教授深爱自己的祖国、家乡,他虽在港大任教,当时,因受马来西亚当局对公民访问中国之条例所限,一直无法亲访大陆进行学术交流,但他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吸收大陆各大学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1990年后,中马关系改善,王云川教授曾多次接受国内各重点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研究合作项目、签订接收研究生合同,并应聘为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及河北医科大学等12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王云川教授身高一米八十,仪表堂堂,笑口常开,会讲乐清话、广东话、普通话、马来话,精通英语。1971年与广东籍曹灼予女士结婚,并育有二子,长子王宏愿留学美国,现于美国波斯顿工作;次子王宏钊,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目前在香港从事资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