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王昭藩:巴别塔之梦
发表时间:2010/11/16 16:37:04    浏览量:1712次    作者:    来源:

    上帝没有权力选择高处,而把低处留给我们,所以我们建造高塔,并于塔顶设一偶像,要他手持利剑,并摆出向上帝宣战的样子。

  ——犹太教文献

  随着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落成,人类的摩天大厦站上了828米的高度,这不免又让人们想起那个神话。

  即使牛顿不曾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人们也知道向上要比向下困难得多。所以天空一直比大地更具吸引力。克服重力束缚,与天空亲密接触,这是人类古老的梦想。于是,东方有了莫高窟的“飞天”之梦,西方也有了巴比伦“巴别塔”的传说。

  在《旧约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有“高塔”的记载,前者是导致人类语言混乱的“巴别塔”,后者是帮助法老臣仆哈曼爬上天堂与摩西之主见面的泥塔。所以,当19世纪新教徒们开始在美洲大陆建造摩天大厦时,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与典籍中的“高塔”相类比,激动又不安的猜测那是否是新的“巴别塔”。

  不管东西方三大宗教的人们如何看待摩天大厦,作为人类古老梦想和原始激情的体现,摩天大楼的建造超越一切,尽管在其高度不断攀升的过程中遭遇了一次次劫难。

 

  “巴别塔”的传说与现实

  关于“大洪水”的共同记忆使得东西方人都不敢轻易否认传说所讲述的历史。于是乎,传说也进入历史典籍,并被冠名以“传说时代”。在这段半历史半传说的时代中,诺亚一家八口登上了上帝命他们制造的方舟上,在大洪水的一片汪洋中为人类延续了种族。几十天后,诺亚放出了一只鸽子,鸽子为他衔回一个橄榄枝,诺亚明白,已经有陆地露出来了。

  601岁的诺亚和家人终于登上了陆地,他们开始在那里繁衍生息。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他们迁移到古巴比伦附近。突然有一天,人们开始议论,会不会有一天大洪水重新降临?到那时可怎么办?

  人们说上帝曾经向诺亚许诺过,不会再有大洪水,彩虹便是上帝与人们的约定。但还是有人担心,难道我们仅仅将前途寄托在彩虹身上?我们应该建造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让它传扬我们的名,以免我们分散在地上。”

  操着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开始动手将泥土烧成砖,建造“巴别塔”。大家说着同一种语言,因而可以同心协力。

  人类的举动惊动了上帝,生气的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让人们彼此之间再也无法交流。结果,“巴别塔”停工了,成了一座烂尾楼。按照宗教解释,这座烂尾楼象征着妄自尊大的人类只会落得混乱的结果。

  人类剥离传说的迷幻色彩,终于发现传说中的“烂尾楼”实际上就是巴比伦王国的人们用来供奉主神的神庙。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登基之前,这座塔最多也就高15米。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王国,虏来一批犹太人,史称“巴比伦之囚”。在这群犹太人的劳作与牺牲下,“巴别塔”被升高至90米。所以这座塔也写满了犹太人的苦难,以至于在巴比伦语中,“巴别”的意思是“神之门”,而到了犹太语中,它的含义却变成了“变乱”。进而在犹太人的典籍《旧约》中,“巴别塔”成了“变乱”人类语言的祸首。

  1533年,一位尼德兰绘画大师彼得勃鲁盖尔来到了罗马。当他见到罗马斗兽场后竟激发起创作灵感。人们传说了千年的“巴别塔”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但当布鲁格尔见到罗马斗兽场之后却肯定的认为“巴别塔”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很快,《巴别塔》在勃鲁盖尔的笔下诞生了,一座已经建至第七层的罗马斗兽场模样的金色高塔部分坍塌了,工程停顿下来。在画的左下角,几个奴仆模样的人跪在一位国王的脚下。而国王显然在对他们大加训斥。

  勃鲁盖尔在告诉人们,“巴别塔”的失败是人为的事故,而不是上帝的作为。

  奶牛“踢”出一座“巴别塔”

  勃鲁盖尔为什么会通过画面传递这样的信息,没有人知道。但其中包含的抱负或者野心却是人类可以理解的。所有人都清楚,人类建造摩天大楼的历程不会停顿于90米,而是会追逐那个“通天”的极限,并且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多少个“烂尾楼”,甚至出现多少次倒塌。

  传说中的“巴别塔”诞生于大洪水之后,而现代人建造“巴别塔”的历程居然是始于一次火灾。

  1871年,美国政府确定了5年后费城世博会的预算,他们希望将这届世博会作为礼物献给届时年满百岁的美利坚合众国,在人们眼中,这将是一件继往开来的大事件。但几个月后,一件事情真正的让美国乃至全世界“继往开来”了。

  1871年10月8日的清晨,芝加哥的人们早起后悠闲地散着步,享受着晨光。谁也没有想到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正等着他们。

  上午9时,城市的一个角落中,一头奶牛将一个燃烧着的油灯踢到干草垛上,引燃了干草。

  此时已近寒冬,人们囤积了许多干草和干柴准备过冬。奶牛点燃的这点小火苗借着风势和遍布全城的干柴迅速燃烧起来,瞬时间大火几乎在整个芝加哥蔓延开来。

  这场大火烧了足足30个小时,300人遇难,10万人无家可归,满是木质建筑的芝加哥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之一。

  大火肆虐后的芝加哥面临着城市的重建,但是多达10万多的难民如何安置,这成了让市政当局最为揪心的问题。当时的芝加哥拿不出太多土地安置难民,这样,向上求取空间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就在此时,一位名叫威廉詹尼的建筑师出现了,他提出用格状钢梁和钢柱来建造高层大楼。他相信,这种结构坚固得足以支撑建筑物可能经受的强大压力,包括建筑物本身和其中物体所产生的各种压力,甚至还能抗击外来的风力和建筑物所在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按照詹尼的设计,几年后,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摩天大楼”诞生了——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人们也将它称为“摩天大厦的始祖”。

  这座被奶牛一脚“踢”出来的芝加哥房屋保险大楼共10层,高度不过42米,还没有超过当年犹太人为尼布甲尼撒建的那座高塔。但是它身上却具有“摩天大楼”共有的基因——钢架结构。此后的100多年间,这种结构开始大行其道,“摩天大楼”成了每一个现代城市最常见的风景,“巴别塔”的90米早已不在话下。“摩天大楼”的建造已经不是人类与历史的竞争,而是人类与万有引力、与人类自己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竞争。所有人的内心深处是那个“巴别梦”,而眼中则是对手的高度。

  高度的竞争

  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笼罩在“大萧条”的危机之下,但华尔街的巨富们不会理会穷人们的困苦。在他们眼中,炫耀财富、用金钱开掘原始激情要比一切都重要。80年后,这些人的华尔街后辈们还是这副德行。

  不过,当时的巨富们不会像现在的小字辈们这样单纯的迷恋阿玛尼和游艇、别墅,他们选择的炫富手段是建造摩天大厦。

  1930年的一天,通用汽车公司老板拉斯科布在自己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内向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威廉拉姆问道:“你能把我的大楼建到多高?”那样子就好像他在为自己订一套西装。

  拉斯科布提出这一问题时,通用公司的对手劳斯莱斯公司在曼哈顿建造的“克莱斯勒大厦”几乎就要完工。这座大厦完工后高度将超过305米。劳斯莱斯公司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勒神气的认为自己的公司凭借着这座大厦压了通用一头。

  两家汽车公司本应追求速度,但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竞争起了高度,这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拉斯科布不会管这是不是一件滑稽事,从“克莱斯勒大厦”动工的第一天起,他就憋足了劲要争回这口气,那劲头就好像是在说,“通用永远争第一。”

  这才有了拉斯科布对拉姆提出的问题。拉姆想了一会,谨慎的给出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将比“克莱斯勒大厦”宣称的高度高上一点点。

  “不行!”拉斯科布咆哮着。在他的坚持下,拉姆为自己的设计又加上了一节圆塔。并且,两人约定,在“克莱斯勒大厦”落成之前对新大厦的高度保密。至于其目的,不言自明。

  一年后,“帝国大厦”落成了,其地上高度创纪录的达到了381米。

  “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代表了美国立志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勇气,这种勇气80年后在海湾的迪拜也被展示了出来。而“帝国大厦”在此后的40年中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高楼的头衔,直至1971年,也就是芝加哥大火100年后,纽约世贸大厦在曼哈顿落成。

  撞击与坚挺

  《旧约圣经》中,“巴别塔”诞生于灾难之后。现实中,第一座摩天大楼也始于灾难。那么同样身世不凡的帝国大厦与世贸大厦会一帆风顺吗?答案是,不会。

  1945年7月28日,纽约上空大雾弥漫。所有的飞机都停止了飞行,除了一直忙于对付德国人和日本人的美国战机。一架B-25轰炸机就在此时飞入了纽约的大雾中。

  驾驶这架飞机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史密斯,他已经驾驶战机在欧洲战场上同德国纳粹激战了两年。这一天,他接到命令,驾机到瓜尔迪亚机场降落。

  纽约的浓雾让飞机的可视性受到了极大干扰,无奈之下,史密斯的上司决定B-25首先到不远的纽瓦克机场降落。

  此时,史密斯的飞机已经闯入了纽约市区,接到命令后他决定升高并绕开纽约。但就在飞机升高的过程中,一座巨大的建筑突然出现在史密斯的面前。一切都来不及了,飞机以巨大的冲击力撞上了这座大厦。

  庞大的轰炸机直接钻到了大厦内部,并“镶嵌”了进去。紧接着是一声巨响,一团巨大的火球从撞击处喷了出来。飞机的两台发动机全都被撞了出去,大厦第79层内的一切被粉碎,包括13名工作人员。

  这座大厦正是381米高、102层的帝国大厦,当时世界上第一高度的建筑。

  堪称奇迹的是,帝国大厦似乎因撞击而晃了两晃,但终究没有倒塌。这座大厦的运气实在是好,那架闯祸的B-25没有携带炸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来自中东的挑战

  帝国大厦被撞后,一位33岁的名叫山崎石的日本建筑设计师仔细的研究了帝国大厦的设计,希望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有所借鉴。

  这位勤奋刻苦的设计师此时已在美国崭露头角。几年后,他接到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邀请。这个石油国家的王室希望他为他们设计一个机场航站楼。

  1961年,航站楼落成,沙特达曼机场也正式开张。这座航站楼优美的造型和富有浓厚伊斯兰风情的设计征服了沙特王室,山崎石也开始蜚声伊斯兰世界。

  从达曼机场航站楼开始,山崎石接到了越来越多的海湾国家王室的邀请,为他们设计建造了众多广受欢迎的建筑。山崎石也通过这些设计愈发的对伊斯兰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在他以后的设计中,伊斯兰元素都不可或缺。

  山崎石在伊斯兰国家的设计历程贯穿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70年代时,一位青年进入了沙特一所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他选择的专业或许同他的家族产业有关。他的家族经营着沙特数一数二的石油集团,同时,建筑业则是该家族的第二大产业。山崎石设计的许多建筑正是由他的家族承揽建造。

  这位青年名叫乌萨马本拉登,他的家族便是沙特赫赫有名的拉登家族。

  没有资料表明本拉登同山崎石是否有交往。但可以肯定的是,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拉登对山崎石的设计十分熟悉。

  1966年的一天,纽约亚马萨奇建筑事务所内被一个消息引爆了,该事务所设计的大楼方案中标,他们将为纽约建造一座新地标——世界贸易大厦。而亚马萨奇建筑事务所的总设计师正是此时已经蜚声世界的山崎石。

  2001年9月11日,此时已经是国际恐怖大亨的本拉登派手下劫持了飞机,并将他们撞向了自己青年时期十分熟悉的设计师的作品——纽约世贸大厦。

  山崎石与本拉登之间这种奇妙的联系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考虑到以下几个事实的时候:学过土木建筑的拉登熟悉山崎石的设计风格,更知道这座大厦哪里最脆弱;世贸大厦底座的设计中融入了伊斯兰元素;本拉登不止一次的指责世贸大厦是一座耸立在邪恶帝国中心的异端建筑。

  这或许解释了本拉登选择世贸大厦的原因。一个狂热的伊斯兰信徒摧毁了基督徒实现圣经理想的尝试,一个曾经的建筑设计师摧毁了不是由其家族兴建的世界性建筑,这个建筑家族或许希望世界第一建筑能够耸立在伊斯兰世界。几年后,拉登家族提出申请,希望能承揽迪拜的“哈利法塔”(原称迪拜塔)的建设。

  旧梦重圆

  世贸大厦倒塌时,一位中国老人留下了热泪。他叫王昭藩,纽约世贸大厦的五位设计师之一,浙江温州人。上世纪60年代,他凭借在美国布鲁克林艺术学院的良好表现被山崎石相中,进入了亚马萨奇设计所。1966年,他成为了世贸大厦的设计师之一。

  世贸大厦倒塌时,他是唯一的一位尚且在世的世贸大厦设计师。他带着泪痕拿出当年的设计图纸,看了一遍又一遍。

  人们一次次的问,为什么帝国大厦受到撞击后无比坚挺,而世贸大厦却整体倒塌呢?王昭藩拿出图纸,痛心疾首的解释道,当年为了打破帝国大厦的高度纪录,世贸大厦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世贸大厦的主体虽为百年前芝加哥房屋保险大厦留下的基因——钢架结构,但它没有像帝国大厦那样保留砖石结构。世贸大厦的主体除了钢构还是钢构,所以当飞机的撞击造成1000多度的高温并将钢构烤化时,大厦的倒塌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帝国大厦除了钢构,还有砖石!

  听到这里,人们忍不住要问,难道帝国大厦被撞时33岁的山崎石没有好好研究帝国大厦的设计?或许答案只有一个,还是那个“巴别梦”惹的祸,还是那个“更高”甚至“通天”的理想惹的祸。

  老泪纵横的王昭藩曾痛心的说道,我历来反对建摩天大厦,那既危险又不实用。

  不知道当年王老是否曾经向山崎石说过同样的话。

  但是,这次惨痛的经历并没有阻止人们“向上攀登”的脚步,没有打消人们的“巴别梦”。王昭藩老人的老乡在世贸大厦倒塌几年后投入了另一个“巴别梦”——哈利法塔。一群温州商人希望在这个大厦里的投资能让他们赚个盆满钵溢。

  与他们怀有同样梦想的还有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美国影星布拉德彼特、服装设计师阿玛尼等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知名的人物。这些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怀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巴别梦”在冥冥中显了灵。

  10年前,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提出“摩天大楼指数”,认为摩天大楼落成之时就是经济危机开始之日。10年后,哈利法塔果然在迪拜楼市危机的硝烟中落成。

  人们追求建筑高度的道路将延续到什么时候,或许是永远,直到世界的终结。因为只要人类还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世界,那个“巴别梦”就会闪动自己的火花。(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编辑: 王小玮)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