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许旭升:打造个人慈善的温州模块
发表时间:2011/9/27 16:04:20    浏览量:2203次    作者:    来源:

  人物名片 许旭升,石帆街道上官塘村人,旅美温商、美国洛杉矶温州商会副会长

  秋季新学期,一个以许旭升个人名义设立的助学金在乐清中学启动,每年投向学校21.6万元,60名家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获得3600元的资助,共计108万元。
回报社会的这一刻,许旭升酝酿已久。
  乐清中学的108万,只是他众多慈善投入中的一笔,个人慈善模块的又一次“复制”与“粘贴”。
  打造“许旭升模块”
  当乐清中学“许旭升助学金”启动的这一刻,离许旭升结束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涯9年,离他创办自己的公司7年。3年前,他捐款汶川;2年前,他在天津商业大学以个人名义设立助学金,资助80名学生完成学业;1年前,他又在母校增设了“许旭升奖学金”;9个月前,他出资援建的希望小学教学楼在广州开建……
  “用完了呢?”人们这么问他。
  “接着捐!”他回答得不假思索,口气决绝。“5年一签,是对学校的监督,更对自己是一个激励。 ”
  在中国社会慈善制度尚未健全的当下,许旭升默默在心里勾勒着反哺社会的个人慈善模块。
  显然,论财富,现在的许旭升排不上温商富豪榜;论善款,他恐怕也难登慈善大户榜。但这位靠着助学金和半工半学完成学业的70后温商,却正在善行天下的温商里留下“许旭升模块”。
  受助者立下助人志
  8月末的回乡之旅,助学是主题。在助学金签约仪式上,许旭升用了一个美国式的笑话开头,再紧接着用中国式的感谢致辞。如此开头另有隐喻,他说:在人情有余制度化不足的中国,做好慈善并不容易。他借机道出内心宏愿:灵活地学习美国的标准化,在中国尝试个人的感恩事业。
  1997年,天津工商大学毕业的许旭升获得公费留学机会,赴美俄亥拉荷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那时他一心想读博士、当教授,在象牙塔里做纯净的学问。但象牙塔之路却受困于金钱,留学费用成为他通往象牙塔之路的拦路虎。为此,他打工赚钱,每周工作80小时、每天睡觉6小时、两年没有礼拜天……原本一年可以入囊的硕士文凭,他用了3年才拿到。
  “打工赚了一两万美金,却荒废了2年光阴。”不甘心的他,于是又申请了第二个硕士学位,攻读东伊利诺亚大学的经济学硕士。这时,是一笔校友助学金雪中送炭,让他可以安心完成学业。 而这笔助学金不但改变了他的人生预设,同时也改变了他对人生的认识。
  “校友素未谋面,学生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获得资助。”这样的模式,在他心中烙下深深印记,他不愿意看到其他求学的孩子,因为钱重蹈自己的遗憾:“日后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
  标准化管理试牛刀
  硕士毕业后,许旭升没有再攻读博士,选择像父辈们那样经商,但他从商却不走传统的老路。
  2001年他应聘于forever21 ,在这家全美拥有600家店的制衣连锁企业里,这个黄皮肤的温州小伙子是怨言最少、干活最多的员工。当他递上辞呈宣布自己创业时,老板才意外发现许旭升一个人干的活儿,竟然需要4个人才能完全接手。
  “那段打工的日子并不是逆境,是一定要走的道路。我相当于学了人家5年做的事情,”这份工作让他积累了包括财务、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在他随后与温州老乡共同创办企业时,这些经验帮上了大忙,合伙的公司从零开始,保持20个月连续增长。
  创业的过程中,许旭升既从合伙人身上学到了温州人的灵活,同时也认清自己与传统温州商人的距离。“我要让利于客户,换取长期的共赢。”于是2004年,许旭升单飞,开始自己做一个标准化的公司,一个注重细节管理,注重程序合理性的公司。“做企业不跟同行比,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盯着自己的长短与客户的需求,拉长自己的短板。”
  他创办的Tops皮具公司,按照预定的发展计划,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遍布美国各大城市。2006年,他又调转船头,驶回祖国市场。
  他把自己中国公司的logo定为三个英文字母,MTC,M代表共赢、T是团队,C是创造。他的目标是通过企业团队的创造,为创造共赢。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抉择的关键时点,许旭升做了正确的决定。2008年全球企业都面临金融风暴的寒冬,却是他壮大的黄金期,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顺利成长,迅速壮大。
个人模块做慈善
  他认为,经营好企业是一种慈善,做好慈善也需要一种经营。
  “企业家最大的慈善,首先是让员工有饭吃,能不断提高员工福利。”这是许旭升的底线,保证企业员工收入高于平均工资。“允诺做慈善的时候,企业成本会变高,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决不会压低员工收入做慈善。”他说,慈善也该计入企业的成本,要在可控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增长。
  不一定等成为富翁才去做慈善,许旭升觉得慈善是每个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公民社会尚不健全,慈善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国,按西方标准化的方式做慈善并不容易。许旭升于是开始打造自己的模版,用他理想的方式反馈社会,他的奖学金、助学金便是这样的模板。
  “助学金就是雪中送炭、奖学金则是锦上添花。教育最能改变人的命运, 一年几千元不算什么大钱,但对一个家庭却是一种解脱。”2009年,许旭升捐资60万元在广东省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去年,他又出资100万元,以个人名义,在大学母校天津工商大学设立了助学金和奖学金;之后又开始在高中母校乐清中学复制慈善助学的模板。“国内,直接将钱拨入学校,个人名义设立的基金是不免税的,但这种方式管理基金更透明,至少让我知道,钱是否用在实处。”
  许旭升说,他害怕看到孩子们感恩戴德的神情。“我希望受捐助的孩子坦然接受,不要因为补助而自卑,”他用自己的例子鼓励孩子:家庭贫困不是你的错,物质的贫乏更可以成为生活磨练,如果要报答,那么请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温州日报 黄之宏)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