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杨焕明:还要完成“炎黄99”
发表时间:2008/1/7 9:46:23    浏览量:1644次    作者:    来源:

    2007年12月27日中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29名院士,温州人熟悉的杨焕明名列其中。喜讯传来家乡人十分高兴,本报立即给杨焕明发去贺电,表示祝贺。


  2007年的秋天,对于我国基因组研究来说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不仅年底杨焕明当选中国科学院新院士,就在10月份做了两件大事情:

  10月11日,公布首个完整的亚洲人基因图谱;

  10月30日,“2007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那天,来自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国的200多名科学家聚集在深圳喜来登大酒店,交流国际基因测试新技术。我们应邀参加了大会,聆听了作为东道主的杨焕明教授在大会开幕仪式上用英语发表的欢迎辞。

  采访对象: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组学”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博士(以下简称杨)

  专栏主持:金辉记者(以下简称金)

  “Xp-Boy”风采依旧

  早在七年前,我曾经在“北京华大”采访过杨焕明。几年的风雨沧桑,杨先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正如国外同行昵称“Xp-Boy”(Xp是X染色体短臂的意思,他当时在从事的研究工作,而“boy”则是小个子的昵称)的他,仍是那一身“温州制造”的西服,仍是并不讲究的西装头,只是两鬓增添了几许的白发。在我的记忆里,他说话慢条斯理,常用的普通话里仍带着浓重的乐清腔,可是那天他在大会上的英语致辞,确实令我刮目相看。他用诗的语言欢迎世界各国的同行,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里,是一位激情满怀的诗人在憧憬基因世界的美妙,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我们在会议的间隙,在宾馆贵宾厅完成了这次的采访——这个访谈是在他当选中科院院士之前进行的,他对参选院士之事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因此此稿仍保持原状。

  参与“炎黄一号”项目

  金:从报纸上看到我国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项目。这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从新华社的报道来看,这项工程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作为家乡人来说很想知道得更多。

  杨:早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时,我们就有绘制中国人基因组序列图谱的设想。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取得新的进步,极大加速了解码生命的进程,成本降低了几个数量级,时间也大为缩短。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07年4月开始的“炎黄一号”,去年10月份就完成了,还是很顺利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个非营利的从事基础研究公益事业的研究院,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盐田区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我们非常感激。我们北京华大的汪建主任坐镇深圳,指挥完成了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是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发起并承担的。

  当然,参加完成这个项目的大都是年轻的科学家,其中不少是新面孔。他们有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比我强多了,我们的基因研究队伍如同基因世界充满生机。近年来我说话少了,今天是老家记者来破例接受采访。

  “炎黄一号”的实用价值

  金:谢谢您对家乡媒体的支持。基因作为人类的“生命密码”,十分复杂,甚至神秘,您说完成这个“炎黄一号”,对人类有什么实用价值?

  杨:不同族群有着各自独特的遗传背景,对相同疾病的易感性也可能不一样。只有真正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才能根据每个个体的基因进行疾病预测和检测,及早做出预防方案或进行针对性治疗。

  目前完成的亚洲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就像是为35亿多亚洲人绘制了一份遗传地图,根据这份遗传基因的“地图”,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基因突变位点的追踪,更准确地发现与人类主要疾病,例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有关的疾病基因;从而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测、预防和治疗。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基因“地图”后,就可像查地图一样,把生病的根源找到。届时看病治病,就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已有新的“基因药物”。目前国际上根据基因异常突变开发了一些非常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如治疗肺癌的IRESSE,治疗白血病的GLEEVEC、乳腺癌的HERCEPTIN等,给肿瘤病人延长寿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金:那么谁是第一个被绘制出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幸运儿,是哪里人?这个被选出来作为全球几十亿亚洲人代表的人具有典型性吗?

  杨:这在国际上有一套严格的“匿名”程序,来保护样品提供者的遗传信息。也许不止一人会告诉你这是他的基因图谱,也可能有更多的人会说这不是他的。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的是,他是一名汉族成年男子,没有已知的严重疾病,也没有发现已知的家族遗传病史。

  由于基因图谱隐含着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秘密”,如疾病易感性,甚至个性、精神状况,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命密码,所以利用得好就可以造福人类。但是密码一旦被他人获知,也可能造成个人在就业、交友、婚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基因方面的特征可能被非法利用。因此,基因与人类健康、生活方式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个人基因组信息的公布需要慎重。

  金:记得上次在北京采访您时,您曾谈到基因与吸烟的问题。这次来深圳之前,温州的几位吸烟者托我向您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有什么新的成果?

  少年不吸烟老年缓戒烟

  杨:首先明确,吸烟不利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基因理论,有的人吸烟对他的身体可能没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有的人则影响较大。根据国外报道,外国的女性吸烟者多,而中国女性吸烟者很少,但中国与外国女性患肺癌的比例是差不多的。还有一些病毒的感染者,很少有过吸烟史。当然不能说,吸烟就不会感染病毒。所以很多医生现在的说法是,少年不吸,老年缓戒。如有多年吸烟历史的老人,一定强迫要他很快戒烟,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金:这么说来,吸烟对一个人的健康影响与否也是因人而异的。您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您,几年前,你们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独立完成中国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的工作,率先在《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3篇相关论文和2幅封面图片,并获得国际权威人士的好评,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基因组学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也曾看到一个报道,你们在绘制水稻基因组图时发现,作为低等生物的水稻,基因数目竟然比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基因还多。人类是2万多个基因,而水稻却有4.6万至5.5万个基因。这是否说明水稻比人类要“高级”些?

  杨:虽然人类基因总数要比水稻少,但是这并不表明水稻比人类要“高级”。水稻“基因家族”之所以成员众多,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水稻基因主要通过基因“加倍(复制)”而使“基因家族”的成员数目增加,但每一“成员”的功能比较单一;人类的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不同的蛋白质,执行很多不同的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执行者”,植物体內蛋白的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基因复制;人体內蛋白的多样性不仅依赖于基因复制,还与基因的选择性切除有关。打个比方,人类的基因就好像一把多功能军刀,它可以让你用一个基因干很多不同的事;如果你沒有多功能军刀,那你只能在口袋里携带一大堆工具,就像水稻基因那样。

  从目前的科学数据来看,低级生物的基因功能比较单一,基因协同能力比较差,所以在适应外部环境时,需要大量的基因来补偿,基因数目相对要多一些,而人类基因却是“一专多能”。换句话说,要完成一个生物学反应,水稻需要很多基因一起来工作。

  水稻基因数目再次表明,生命的复杂性远远超乎人类的任何预先设计和想象,而任何一次科学进步,都将使人类更加接近真理,接近事物的真相。

  诚挚问候家乡父老

  金:你们完成了“炎黄一号”项目,今后还有什么宏伟的计划?

  杨:绘制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图谱,即“炎黄一号”只是我们要完成的“炎黄计划”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在近期绘制99个中国人的个体全基因组序列图,简称“炎黄99”。这是构成中国人群的遗传和多态性“参照”图谱,是基因与医疗和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大众的基因与健康的预测、监测及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金:你们的计划和行动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祝愿你们早日成功。您的家乡情结很深,您有什么话对家乡父老乡亲说?

  杨:我忘不了家乡父老在我们最困难时候的支持与帮助,远在千里之外的父老乡亲与我一起冒风险,一起攀登,而且还是我的坚强后盾。是乐清市政府和乡亲的雪中送炭,为我们申请加入“国际测序俱乐部”资格争取到了时间。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我是永远不忘家乡的。请为我转告我的诚挚的问候。

  杨焕明1952年10月6日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乐成镇南岸村。初中就读于乐清中学,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分配到温州医学院工作,任助教。1981年在南京铁道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接受博士后训练。1994年回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任教授。 1998年应邀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任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1999年9月与他的团队一起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北京华大)。2000年5月,他们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北方中心一起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2001年8月,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图“中国卷”。

  他从事的基因研究和主持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项目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杨焕明教授及其团队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2003年,北京华大又在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研究及诊断方法的建立中做出了新的成绩。他还特别关注基因组研究的社会影响和基因知识的普及。2002年,他曾被美国的著名杂志《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之一,被日本“经济新闻社”授予科技新闻奖。

  目前在杭州、拉萨、深圳等地都设有研究机构的“北京华大”已是世界第六大、中国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他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组学”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等职。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